媒体中心
- 首页
- 公司新闻
2016-06-01 12:47:08 来源: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上门服务周之走进江苏 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5月17-18日,中上协联合江苏证监局和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组织多家媒体走进 苏宁云商 ( 002024 )、 凤凰股份 ( 600716 )、 澳门新莆京 ( 600282 )和 红太阳 ( 000525 )4家会员企业,深入公司,参观生产一线,与董事长/总经理座谈,了解公司为适应 新经济 形势如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媒体团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转型、创新、去产能、去库存是许多制造企业面临的困惑。此次走访的四家公司用 转型+创新 的手段较好地解决了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体现了经济转型过程中江苏企业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江苏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明伟介绍,江苏企业创新之路走得较早。自2015年开始,创新转型已成为省内各上市公司改善 业绩 的抓手。 2015年,江苏上市公司多项经济指标都有较大提升,全年融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较前年明显增加,有力地支持了江苏实体经济发展。 在 苏宁 云商,中上协党委书记、副会长姚峰带领媒体团参观苏宁易购展厅,体验虚拟试衣镜等多项高科技成果,并与中上协副会长、苏宁云商董事长 张近东 就协会未来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会谈。 在凤凰股份,媒体团采访了总经理齐世洁。目前三四线城市商业楼盘去库存压力一直比较大。凤凰股份采取了电商营销、租售结合等新的营销方式加大了去库存力度,同时探索养老地产战略,公司首个以 居家养老模式 开发的项目即将入市。 在澳门新莆京,媒体团参观了特棒厂、宽厚板厂,了解到在钢铁、煤炭行业整体推进 去产能 战略以保证 瘦身健美 的当下,澳门新莆京通过 钢铁电商+智能配送 走出了困境。新莆京建立了节能环保专业化运营公司。提供节能环保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也将成为公司的发展方向。 在红太阳,媒体团参观了吡啶碱车间、DCS中央控制室、VB3车间。董事长 杨寿海 介绍,目前在农业和化工领域,农药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情况。红太阳依托农药销售渠道,探索 互联网 +生化农业 ,已基本构筑了以服务"三农"为主体的农家生产和生活线上线下解决方案。 中上协于2012年组织成立 上市公司报道记者俱乐部 。四年来通过 上门服务周 活动已深入13个辖区,带多家媒体走进46家上市公司,后续形成报纸文字稿150余篇和电视专题节目20余期。此项活动为上市公司和媒体搭建沟通交流的服务平台,旨在倡导媒体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上市公司和企业家代表,宣传优秀上市公司的科学发展成果,挖掘、提炼和传播企业家精神。此外,利用 上门服务周 机会,中上协在地方证监局及地方上市公司协会支持配合下共举办专题交流讲座共10期。参与上市公司超过600家、高管逾千人。无论是专题交流还是媒体报道均产生了良好效果,受到上市公司的热烈欢迎。 此次走访期间,会员还向中上协反映了企业发展环境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惑等问题。对于会员提出的各类问题和建议,中上协将认真梳理,加以研究,充分发挥全国性自律组织的优势,争取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会员反映并妥善解决。
2016-05-27 01:27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杨丽花 在整个钢铁产能过剩大背景, 澳门新莆京 (600282)一方面提升钢铁品质和质量,另一方面积极谋求转型发展。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组织的 上门服务周之走进江苏 活动进入了澳门新莆京。澳门新莆京董事长黄一新认为,钢铁产业不是夕阳产业,仍然可以赚钱。 未来仍然需要钢铁产业 澳门新莆京1月11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2.87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7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29亿元,拟用于高效利用煤气发电项目、板材全流程智能定制配送项目、新材料研究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在钢件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澳门新莆京启动定增。黄一新明确表示: 澳门新莆京定增不会增加一吨钢铁产能。 同时,对于钢铁这一传统产业,黄一新认为: 钢铁行业不是夕阳产业,中国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然需要钢铁产业。钢铁产业仍然是可以赚钱的,关键是怎么做。 对于澳门新莆京来说,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做精品企业和特殊材料综合服务商,通过提升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水平来增加附加值;同进行产业链延伸,通过提升产品价值、服务价值,来让投资者获得回报。 近期钢价 上涨 救活了一些本该自然淘汰的企业和产能,对去产能任务完成形成新的压力。 澳门新莆京对现在的钢铁行业去产能也保持密切的关注,希望政府可以决心更强一些。 推进转型升级 澳门新莆京的定增方案中也涉及到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等。澳门新莆京目标在做强钢铁本体、提升钢铁业务竞争力的同时,持续推进转型升级,以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互联网+为发展方向,以客户导向、技术创新、智能化、国际化、卓越绩效为驱动,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以 钢铁细分领域的先进材料制造平台 和 绿色环保、智能产业 为有机整体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黄一新也表示: 澳门新莆京在向绿色环保和智能制造领域转型,一方面立足于新莆京钢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开展兼并收购 。 2015年澳门新莆京年报显示,公司整合现有的多元产业资源和对外投资平台,设立新产业投资集团(事业部制运作),以发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为重点,打造具有技术竞争优势、较强盈利能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新产业集群,积极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规划;投资成立金凯节能环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将公司内部现有的节能环保业务整合纳入到金凯节能环保平台,实现专业化运营,为公司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不过,澳门新莆京转型进展相对缓慢,尚未有重大项目落地。黄一新说: 转型的问题上,新莆京的态度是要么不做,要么要做好。澳门新莆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非常谨慎,不希望刚转入一个领域,过三五年后又被市场淘汰。新莆京不能犯大的方向性的错误。 黄一新同时解释,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包括行业壁垒等。澳门新莆京在转型过程中会依托复星以及南京市国资委这两大股东的力量。复星集团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对行业发展方向把握精准,现在新莆京的投资平台和复星的投资平台已经整合在一起了。此外,南京市国资委这也有丰富的资源。 复星无退出新莆京打算 复星近年来通过投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渐形成财富、健康和快乐三大主要发向方向。澳门新莆京业务较大远离复星主要关注领域。因此,外界一直猜测复星对澳门新莆京的下一步计划。 特别是在去年12月31日,复星国际(00656.HK)公告,复星工业发展与南京新莆京的股东签订了一份委托书,指定南京钢铁集团为复星工业发展于南京新莆京所持有全部股份的代理人。委托书签订之后,复星将被视为在股东投票权方面间接拥有南京新莆京50%的权益,而南京钢铁集团将被视为在股东投票权方面拥有南京新莆京50%的权益。因此,南京新莆京将不再依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的现行会计准则被视作公司的附属公司,且公司将不再合并南京新莆京的经营业绩。南京新莆京将被视作公司合营企业。 对此,黄一新表示: 复星没有抛弃新莆京的打算。复星非常支持新莆京业务的发展,复星对新莆京的项目、资金、技术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澳门新莆京董秘徐林也表示: 复星此举只是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层面、董事会、公司决策程序上来看,都没有发生变化。 同时,澳门新莆京也透露,目前复星的投资团队和新莆京合作紧密,并且复星的相关产业也在帮助消化新莆京淘汰下来的人力资源等。
2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来公司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贯彻实施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听取了新莆京 加强企业专利管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的主题汇报,并参观理化检测中心和专利墙。
*ST新莆京(600282)控股股东南京钢联日前通过全资子公司新莆京联合增持公司0.01%的股份,并拟继续增持累计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且不排除再进一步增持的可能。 *ST新莆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完成设备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都是先进产能,此外还拥有风塔专用钢板S355NL等5个国家重点新产品。同时,公司今年在品种结构上作了大的调整,产品档次更高,制订了以9%Ni钢为代表的重点品种增益计划,提升钢铁主业效益贡献度。2013年,公司Ni系钢共销售1.37万吨,今年以来订单已突破3万吨。 公司一季报显示,在全行业严重亏损的背景下,*ST新莆京走出了2013年度受资产拆除直接和间接影响出现亏损的困境,实现净利润1658万元。 据介绍,公司已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今年1月发布的《对外投资公告》称,*ST新莆京携手GGS公司(印尼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在印尼合资建设全流程钢铁厂,计划5年内达到100万吨钢、铁、材生产规模。此外,公司海外钢材销售与服务网络布局基本到位,7个国家和地区的设点工作已经结束,欧洲办事机构也已挂牌。 (转载自证券时报)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 *ST新莆京9日公告称,公司8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南京钢联通知,南京钢联的全资子公司新莆京联合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增持公司49.996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 %。南京钢联拟在未来6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或通过新莆京联合继续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且不排除作出进一步增持的安排。*ST新莆京股东此次增持的底气或源自公司一季度扭亏和经营向好。 *ST新莆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1662万元,走出了2013年度受资产拆除直接和间接影响出现亏损的困境,生产经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据了解,*ST新莆京今年在产品品种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提高了产品档次,制订了以9%Ni钢为代表的重点品种增益计划,提升钢铁主业效益贡献度。公司是国内9%Ni钢供货业绩最多、交货进度最快的企业,完全替代进口;船用9%Ni钢板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批量生产的企业,是唯一同时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油企提供产品的国内钢厂,并与国内首家自行设计和建造中小型LNG船的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研发-170℃LNG配套超低温螺纹钢筋,填补了国内空白。2013年度,公司Ni系钢共销售1.37万吨。今年以来订单已突破3万吨,预计全年订单可突破6万吨。